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倡导创建。在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年代、民族危难之时,鲁艺始终不忘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着红色基因的鲁迅美术学院,坚守鲁艺精神,弘扬和传承着鲁艺血脉,砥砺前行。
1.爱国为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艺术为人民原则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
坚持党的文艺思想和方针,一直是鲁迅美术学院遵循的办学方向。延安鲁艺在抗战的烽火年代中成长,它是党的文艺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模范体现者。鲁艺师生一直秉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理论联系实际,与群众斗争生活结合,创作了许多木刻、年画、连环画等优秀艺术作品。美术家们以手中的画笔为武器,和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翻开了人民美术事业新的篇章。1945年迁校东北后,鲁艺按照延安时期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方针办学,师生分赴东北解放区及前方各地,配合解放战争、土改运动、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等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1958年改建为鲁迅美术学院后,学院教学立足于基本功训练,牢牢把握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学院在艺术创作、艺术教学、艺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王盛烈的《八女投江》、宋惠民的《圣山》、韦尔申的《吉祥蒙古》、李象群的《红星照耀中国》等,他们与时代同行,用艺术的方式表现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用美术的画卷记录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这种传承与记录体现了艺术家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园内的大型组雕《旗帜》,为鲁迅美术学院师生集体创作。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以培养艺术专门人才,坚持艺术为人民创作为原则,如何适应时代新趋势、社会新期待,满足人民对文化艺术的新诉求,成为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思考路径。“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鲁迅美术学院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育教学与科研创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2.团结奋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人才强校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鲁迅美术学院始终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的艺术人才作为立校之本,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把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进入新时代,鲁美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努力打造“鲁美”教育品牌。
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树立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育优秀艺术人才战略,让众多的艺术人才走出校门,服务社会,近年来学校组织多批次青年艺术家到国外交流访问,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很好地促进了人才成长。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大学科为主体的学科建设布局。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注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以鲁美人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心系国运、艺以载道的情怀,为社会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在“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加强校府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的开端性工作。在高校科技及文创成果转化方面提供重要的示范及引领作用,打通文化创意产、学、研边界。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建设,选派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吸纳学生参与合作项目。
3.艰苦奋斗——把握新的时代脉搏,创作红色艺术经典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鲁美就是围绕这个命题,不断创作出一批批经典作品。
艺术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和提供高质量精神产品的双重任务,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艺术院校,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把握时代内涵,创作艺术经典作品,鲁美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安鲁艺时期,艺术家们凭借简陋的条件,创作了大量反映人民生活、反映抗战的艺术作品,成立鲁艺美术工厂、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师生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走出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办学之路,从象牙塔“小鲁艺”向社会熔炉的“大鲁艺”转变。
鲁美人始终不忘“鲁艺”传统,以适应人民和时代要求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精神产品深刻性与感染力的创作态度,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作出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完成了一批重大城市文化建设项目。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北京农展馆组雕《人民公社万岁》、到哈尔滨防洪纪念碑、再到沈阳中山广场组雕《毛泽东思想万岁》《九一八残历碑及组雕》,再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旗帜》组雕,这些都是鲁美人集体创作的结晶。还有全景画的创作,从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开始,到《淮海战役》《井冈山斗争》,再到《锦绣中原》。鲁美参与创作、设计、施工的重大工程中有40余项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毛主席纪念堂、雷锋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雷锋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等。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成为集体创作的典范。这些艺术家们把不同艺术风格汇聚到一起,正是有了这种团结奋进的精神追求,鲁美人才为人民塑造出了一个个精品力作。
4.开拓创新——站在时代前沿,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艺术创作的创新,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新的时代背景下,寻求艺术的创新,必须回归本源,回归人民,深入反映新时代人民生活,这就需要开拓创新,站在时代前沿,谋求文化创新。
鲁艺精神和鲁艺传统始终贯穿在鲁迅美术学院各个历史时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鲁美创作和产生了一批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作品,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造型艺术、设计艺术人才培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中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鲁美人素质中体现着鲁艺的品格,思想上贯穿着鲁艺的精神,而这种素质、精神的传承和光大,正是鲁艺的生命力之所在。东北振兴,文化先行。鲁美在东北振兴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院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专业平台,发挥设计学科人才及专业优势,组建了广告与多媒体设计中心、动漫产业研发中心、环境艺术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构建了学院产学研交流实践平台,并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组成产学研结合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站在时代前沿,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是鲁美在新时代吹响的集结号,也是适应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
鲁迅美术学院的学科结构已初步和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衔接起来。艺术学理论侧重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美术学侧重于艺术产业化,设计学侧重于文化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形成了以艺术学理论为一体,美术学和设计学为两翼的发展战略格局。为更好助推东北振兴,近几年,学院为辽宁省各级人大、政府提供高层次政策咨询,提案《开启京沈文化创意产业通道,打造东北文化CBD》成为北京沈阳对口合作的先声。当下,鲁美正全力打造莫子山文化创意产业区和鲁美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区,以艺术院校的文化担当助力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们要不忘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此才能让新的鲁艺精神焕发出勃勃生机,让鲁迅美术学院在新时代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