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微信小程序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建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认证标准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4-06-26 14:41:3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代技术产业革命正在催生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全球生产链的重组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重大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我们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否可以培养一大批通晓现代需求、贯通国际规则、具有战略视野、敢于开疆辟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关系强国建设的质量、水平和成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战略布局和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由此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脱节”问题,致使毕业生就业难或就业质量低。而高质量发展对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长期处于急需紧缺状态,迫切需要高校围绕人才培养优化供需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打破学科、专业固有壁垒,强化需求导向,突出特色优势,深度挖掘跨学科、专业、课程交叉元素,营造良好的协同文化氛围,强化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育人范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思维和技术,具备应对专业领域新问题、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挑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输出交叉融合专业成果的应用能力以及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的国际化素质。

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重点要突破传统方式、路径依赖,创新“融合学科思维、复合知识结构、跨越不同界限、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定要求,打破教师分别专属专业学院管理的传统方式,建立教师队伍学院之间相互流动的“旋转门”,推动教师从原来的“一师一门课”向“多师一门课”或“一师多门课”转变,为人才培养提供匹配度高的混编制、交叉式师资队伍。实行教师队伍管理“一人一方案”机制,设置达标与高分要求,引导教师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自行编制“菜单”,自主规划设定教学课时安排、教学任务分配、学科团队归属、科研方向归类,打通教学与科研考核标准,推动教师队伍主动求变应变。

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素质的综合性评价,破除人才培养质量“唯分数”论。加强教师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由人工模糊性评价转向数字证据精准评价。突出师生群体的日常性评价,完善网格化管理平台与管理机制,把“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践行情况纳入教师、学生的评价范畴,以评价激发师生参与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