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 国家加大投入
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职业教育成为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举措。这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高职院校要扩招100万人,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等具体措施。而发展职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随着政策发力,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才在技能型岗位上书写出精彩的人生。
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可期
“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更多技能人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二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缺乏技能人才,这个转变几乎就不可能发生。职业教育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相关联,要变成制造业强国,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
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3万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就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这些数据表明,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受益的是中国的各项产业。尽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但有一技在身,优势还是十分明显。小张是学计算机的,会编程,“在招聘时,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对我的编程能力十分看重,都表达出他们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小张说。因此比他的很多朋友更早将工作定下来。如今作为技术人员,小张在北京的一家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学到的知识也用到实际工作中。
技能人才一样能出“大国工匠”
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技能人才,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015年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成为有力证明。
该节目讲述了管延安、高凤林、周东红、胡双钱、孟剑锋、张冬伟、宁允展 、顾秋亮等8位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成为了技能人才一样能出“大国工匠”的代表,也是“学历≠ 能力”的最佳注解。
其中,管延安,18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二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对工作的专注,心灵手巧的他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是得心应手。先后参与了世界三大救生艇企业之一--青岛北海船厂、国内最大集装箱中转港--前湾港、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先后荣获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劳务之星"和"明星员工"称号,因其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校企合作助推技能型人才培养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人才强国任重道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党和政府给职业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
所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在产业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
万企千校平台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互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高校引入产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岗位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毕业就业时即可顶岗适岗。截止到目前,已培养应用型人才35万+人,涵盖130+岗位,服务2380+所大中专院校,合作36500+家企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而且因人而异。万企千校平台期待与各方共同努力,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