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微信小程序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秀秀
010 -66083178
www.qxwq.org.cn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
内广义街5号广益大厦
大赛作品详情
古生物学及地史学
Loading...

作品名称:古生物学及地史学
学校名称:保定理工学院
参赛队伍:古生物学及地史学
队伍编号:199238
参赛老师:郑娇娇  
投票日期:2024年10月08日 00:00->2024年12月06日 00:00
请在微信端进行投票。点此扫描二维码。

详细说明

本课程由古生物学和地史学两个学科组成,是地球历史科学的主要内容。本门课程主要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进化历史,以及地球发展历史和发展规律。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专家科普讲堂、专业培训、学科竞赛、成果孵化等方式,将立德树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培养学生的地质时空观和行业使命感。

课程地质学专业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课堂实践,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野外地质实践紧密结合,搭建“3平台4融合N能力(3+4+N)”显隐结合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科普示范基地、学生社团(3平台),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科普教育为一体(4融合),通过科普大讲堂、地学文化节、地学类竞赛等活动,传承地球科学知识,普及地学文化,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交往、思维创新、生产实践等多种能力(N能力),如图所示。

QQ20241019-170501.jpg

课程教学特色
    1.把握“重难点”
。抓住“古生物作为物质记录”“地史学作为时间轴”两项课程模块,把握课程的专业性,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

2.找准“切入点”。课程需准确切入思政融入点,形成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在思政元素融入时适度适量,保证课程的连贯性。例如关于化石记载(例如东晋道学家葛洪的“东海三为桑田”,唐代颜真卿的“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等人文资源的引入,在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3.挖掘“思政点”。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比如从地质研究历史中“水火之争”“均灾之争”“固活之争”,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形成独立的科学家人格。

4.增强“连贯性”。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古生物与环境、古动物和古植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层形成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地史学,课程知识体系相互衔接,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突出思政体系的连贯性,由浅入深、由知到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突出“实践性”。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促进学生课前自学、课堂分组讨论、课后野外实践。如小组利用超轻黏土课前制作古生物标本和科普视频,课中分小组展示,课后作为志愿者参与中国古动物馆志愿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掌握专业知识,培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