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1.1 机器人移动平台背景与定义
机器人移动平台项目在机械与电气工程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平台。该项目不仅具有基础性,还具备综合性,成为学生工程教育的起点,特别是在智能小车应用领域,展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技术实践能力。
当前市场中的机器人移动平台发展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
- 低端市场:以亚克力板为底盘的移动平台占据主导地位。其优点包括灵活性高、性价比高、安装简便,但缺点是连接部件多,安装复杂,板材容易变形,尺寸较小。
- 高端市场:采用金属板底盘的移动平台更倾向于智能化,具有较高的智能水平、整洁的外观和简洁的接线布局,但也有价格高和编程入门门槛高等问题。
在市场调研中,团队发现,初级智能小车底盘设计趋于同质化,主要采用亚克力板拼接,具备快速安装和易于学习的优点,但也有连接件繁多、安装复杂、形变容易等缺点。
1.2 项目设计理念
本项目旨在为教育和科研领域提供一款先进的实验平台,旨在为机械学科的学生提供便捷的机器人操作平台,同时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机械结构,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设计的关键创新点如下:
- 结构底盘个性化与高精度设计:确保机器人平台的稳定性和高精度,能够可靠运行于多种教育科研场景。
- 智能移动方案与编程框架:采用用户友好的智能移动方案和易于初学者掌握的编程框架,降低了编程学习门槛。
- 扩展性设计:通过开源文件和可自定义孔位,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安装和更换模块,提供了广阔的扩展性和未来升级空间。
二、团队成果展示
2.1 设备程序设计
2.2 电机驱动系统
本设备使用四个直流电机(130电机),配合L298N电机驱动器进行控制。
设备名称 |
电压范围 |
电流范围 |
功耗 |
130电机 |
3V-6V |
最高0.4A |
最大2.4W |
L298N |
5V-35V |
峰值电流2A |
最大功耗20W |
电池连接采用并联后串联的方式,提高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
2.3 控制系统与电路设计 设备使用LM2596S模块降压,从7.4V降至5.5V供电,并采用Arduino与ESP8266进行通信和控制。通过模块化的设计简化了接线,确保设备高效稳定运行。
三、设备结构设计方案
3.1 总体结构设计
- 设备采用差速转向方式,实现灵活移动与原地掉头,适合复杂环境和狭小区域的行驶。
- 设备由电池仓、底盘架、壳体结构、程序控制四部分组成,保证安装简便、结构稳固。
3.2 创新点
- 个性化壳体设计:相比市场上的智能小车,采用模块化设计,提供更加稳定的安装空间,并可根据需求灵活修改孔位,简化连接件,提升外观美感。
- 一体化底盘架设计:通过3D打印技术将底盘、电机架等部件一体成型,减少安装误差,增强零部件强度,提高耐用性。
四、控制与远程操作
- 远程控制平台:通过Blinker app实现远程控制,利用WiFi和ESP8266模块进行通信,支持灵活的控制界面,操作简便、稳定性强。
- 传感器与设备拓展:采用Arduino Uno进行外设控制,满足多种传感器和机构的需求,适合初学者和教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