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责任。课程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在情感上呈现注重个性、重视共情、热爱分享、勇于探索等特点,思维方式更为活跃和发散。在认知上掌握高中《政治与法律》《哲学与文化》等基础知识但不牢固,对人的本质、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较为浅显。在行为上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迎接大学的生活和挑战,但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存在焦虑和迷茫等情绪。
本课程目标在于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教学单元讲授内容为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目人生观的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尽早明确人生方向,做好大学乃至人生的规划,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与传统文化、校园生活、桑梓情怀及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紧密相连,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更好地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解决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说教明显、学用脱节等现实问题,本课程从学生视角和立场出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逐渐弱化教与学中“主-客”体的双边关系,使教师由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管理者、方法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营造者。以学生真心喜欢为基础、真正参与为保障,通过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育人效,以此促进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学生的价值塑造,推动进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