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3学分,共48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统计学》是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以揭示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等。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数量方面的研究,提示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趋势、各种比例关系和储存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很多做人做事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
根据学历标准、职业标准、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学情分析,将《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用量化思维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具体可以分解为:
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目标2:能够进行统计设计方案的撰写。加强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的决心和信心;引导建立整体与局体的辩证思维,在考虑事物时既要通盘考虑,又要具体设计;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等。
目标3:能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调查方案的撰写和统计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在调查过程的得到数据保密、不得任意篡改,加入统计相关法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完成统计调查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精神等。
目标4:能够运用相关方法进行资料整理,并利用软件形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探索精神,通过有关国计民生数据的整理,引导学生关注关心国计民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进一步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四个自信。
目标5: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相应软件进行指标数值的计算,完成统计分析工作,需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及预测,并就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帮助学生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