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和通用零部件的精度设计方法,具备能够读懂公差、标注公差的能力,初步具有精度设计的能力。本课程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相关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并且也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是从事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1、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及其它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公差配合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有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学生们已经对《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等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有了系统的学习,这为进一步进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和通用零部件的精度设计方法,具备能够读懂公差、标注公差的能力,初步具有精度设计的能力。
3、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授课内容与科研和技术新进展的结合,适当动画演示,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通过学习,力求使学生:
(1)能看懂技术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具体含义及其对制造、测量的要求;
(2)掌握正确地选择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基本原则,针对一个实际零件进行精度设计时,所确定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基本合理;
(3)掌握轴承、螺纹、圆锥、键等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配合的基本要求;
(4)围绕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的技术要求,能制定出较合理的检测方案;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
4、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
本课程考核突出高等教育应用型院校以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