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运用CSS、JS、HTML5构建用户前端,运用阿里云服务器的云算力结合边缘网关本地算力为系统提供算力,同时采用传感器与ESP8266作为硬件以制作出智能照明系统,来提高城市服务效率,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创新点及特色:
1.可以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区域内所有灯具联动性的高亮或低亮。
2.可在网页上对传感器和灯具等设备实现属性设置及定时等操作。
3.可适用于大多数的场景,在工厂、山区等偏远地区系统也能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
项目工作具体分为用户端,边缘端,云端和终端。
用户端:用户通过网页登录,并在确认登录后进入云端服务器的系统界面对灯具的场景设置、场景下发进行操作——可由用户选择设置街道场景来自由创建场景文件,再由云端存储或更新场景设定后回显信息至用户端,而后用户端将推送场景设定至云端服务器完成对照明系统的手动设置流程。
云端:起到存储配置信息的功能——ESP8266编号和灯头关联信息包括街口的特殊灯具信息都将被录入至服务器中的SMySql据库中;在服务器中存储或修改由用户端下发的场景文件。在配置信息录入完成后云端服务器都将会回显至用户端等待用户端确认,进而完成用户端与云端的整个交互过程。
边缘端:网关将接收服务器下发的场景设定文件,同时存储场景。获取终端的传感器触发上报的信息、ESP8266信息来控制ESP8266,依据场景设定文件完成对终端灯头的控制。
终端:当传感器检测到灯具附近有物体移动后,其将对ESP8266终端节点发送触发信号。ESP8266终端节点接收信号后向附近ESP8266路由器节点发送数据包(数据包内数据为终端地址与传感器采集信息等)。路由器节点再将终端节点的数据发送给ESP8266节点。感知层中路由器节点起到将数据包转发的作用,它将会判断当前这个数据包,是要直接转发给自己所在的网络中的协调器,还是发往另一个路由器或终端节点。传感器的值是实时采集并上报的。本项目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