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类及非机类专业工程训练中的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模块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技术课,结合不同学生的特质和认知能力,利用相关量具及工具,以技能训练为主,具体测量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设计。测量项目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及综合性。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并填写零件测量训练记录卡及实验报告。课程依据工程训练教学大纲和对《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机械测量技术同机械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它是产品加工和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机械工程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学院专门建立了测量与拆装实训室,购置了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及拆装设备,同时教学团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创建了资源丰富的线上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测量技术知识和技能得到一定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真实零件的几何项目(尺寸误差、角度、螺纹等)作为检测对象,为学生们后续课程和参与各种竞赛奠定扎实的基础。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领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意识,增加文化认同和行业认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零件测量的专业能力;常用量具使用、数据分析判断及归纳总结能力能力;团队合作的社会能力。
一、教学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部分:常用的测量工具(游标类、螺旋测微类等);量块的使用;万能角度尺、直角尺的使用;半径样板(R规)的使用;螺纹样板的使用;螺纹千分尺的使用;齿厚游标卡尺的使用;公法线千分尺的使用;减速器零部件的测绘;减速器拆卸与装配
(2)熟悉部分:量具的正确使用;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螺纹千分尺、百分表、万能角度尺Ⅰ型等量具的结构及刻线原理
(3)了解部分: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机械测量的常用专业术语;机械测量误差的来源;机械测量误差的分类;量具的维护与保养;表面粗糙度概述;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标注;表面粗糙度的选用;识读圆锥公差;识读角度公差;锥度和角度的测量;螺纹基础知识;识读螺纹公差;螺纹测量方法;齿轮传动基本要求;齿轮误差分析;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齿轮偏差测量;减速器结构认识
2.能力目标
(1)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如游标类、螺旋测微类、指示类、角度类等),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零件测量过程中中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及时总结归纳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善观察、爱动手、会动脑、勤思考的良好习惯。
(2)通过测量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严谨态度。
(3)通过测量与拆装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
(4)实习过程向学生灌输质量意识、成本意识。
(5)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
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树立安全、
质量、环保意识。
(7) 具备诚信待人、与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8) 具备工作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以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典型零件以及机械设备拆装的完成等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分解加工过程,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能力。让学生既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掌握较好地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开阔专业视野,了解先进的测量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开阔视野—创新意识—开拓视野
三、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依据工科专业的《工程训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并以培养综合能力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最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测量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
际动手能力,同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措施
1、对每一项目先作一定的专业理论讲解,然后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技能教学演示,而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对照鉴定标准,学生自我评分,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再次示范指导,学生针对性练习。
2、实训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收集技能练习的相关信息,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与处理。
3、教学中师生之间应经常交流,同学间能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中,学生要严格执行质量、安全及生产现场的7S标准要求。
五、课程内容体系
为了实现本课程目标,该课程选择模块化教学,理实结合、以技能训练为主。根据不同的实习周数(5周、3周、2周和1周),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教学内容及作业件。在内容的安排上,共分为3部分,总计48学时,其中实训环节又分为18个模块。
模块在内容上的设置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
六、综合评价
1、教师评价(院教学督导)
该课程能考虑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特质和认知能力,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针对不同实习周数的特点,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线上与线下教学及虚实结合教学等多种形式,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对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要求,精选整合教学内容,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近三年里教学督导对测量教师授课督导的统计,督导考评成绩均在90分以上,总体评价属优秀水平。
2、自我评价
(1)、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教学面向全校近40个工科专业的学生,有较大的覆盖面,每年实习接纳的学生达4000人。
(2)、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意识,为今后课程学习及各类机械类竞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课程资源,重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出新。
3、同伴评价(机械工程学院)
认真讲授操作规程和安全事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及时学生交流,答疑耐心,并做好示范;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思维,鼓励提问和讨论,引导创新;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教学形式多样,将VR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VR测量及拆装术非常感兴趣,体验学习主动性强。
4、企业评价
(1)、工程训练—机械测量技术基础教学组认真负责,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能够根据不同的实习周数(5周、3周、2周和1周),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教学内容、测量零件及典型机械拆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