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在进一步熟悉主生产计划、时区、时界的相关内容后,引入主生产计划的涉及的指标体系,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通过实例演示主生产计划的计算过程。
课程设计方案:
复习:1、主生产计划的概念:主生产计划是用来描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段完成的生产计划。
2、时界(1)需求时界:需求时区与计划时区的界限,指出需求时区的主生产计划已接近完成,不宜再有变;(2)计划时界:计划时区与预测时区的界限,指出计划时区的主生产计划已经确认。
3、时区
新课: 1、主生产计划方案的指标体系
(1)预测量:指预测的最终产品需求量 。(2)订单量:指最终产品的实际订单量 。(3)毛需求量:毛需求是指在特定时段需要生产的项目的数量。由订单或预测综合确定。(4)预计可用库存: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之后,可用于计算需求的那部分库存量。(5)净需求量:指为弥补需求或计划的缺口必须安排计划生产的产品数量。(6)计划产出量:根据净需求量和批量规则确定的应计划生产完成的产品数量。(7)计划投入量: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及物品的成品率等计算出来的投入数量称为计划投入量。(8)可供销售量:每期库存或计划安排中尚未作出订单承诺的产品数量。
2、实例演示
假设将要编写自行车ZXCA-F的MPS,编写MPS的日期是2016年10月21日,现有库存量为120,安全库存量为20,生产批量为160,提前期是1个时段。
1、重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构筑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解主生产计划的动态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集知识传授、独立思考、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于一体。在引入基本理论之后,由学生完成定量分析的过程。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