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半履带车。半履带车泛指车辆与地面接触,负责传动的并非全部使用履带,也可以说是混合传动型态的车辆。最常见的混合方式是以履带和车轮并存。
半履带车的设计是针对早期履带与车轮两种传动系统的缺点。履带车辆的越野能力较好,但是乘载重量受到限制,同时履带的寿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环境下较短,生产成本上,履带也比轮型车辆要高。车轮的寿命也高于履带,同时轮型车辆能够搭载的重量较高,可是使用车轮的车辆在高乘载重量时所能够通过的地形非常有限,并且在恶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远不如履带车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使用半履带车辆的高峰时期,像是德国与美国都曾经生产数量众多的半履带车辆担任运输或者是作战任务。这些车辆的共通点是前方采用车轮,后方则是履带推进的部分,德国曾经试制过机车型态的半履带车辆。除了提升越野与载重能力之外,这些半履带车的驾驶方式与一般大卡车接近,比较容易找到驾驶人员。
虽然半履带车具有轮式车辆和履带式车辆的优点,但同时也继承了两者的缺点。轮式车辆的越野能力差,履带式车辆结构复杂,成本高。二战时半履带式车辆主要是作为履带式车辆的补充,造价低,越野能力比轮式车辆强,效费比高,利于大量生产,还能满足作战需要。二战后,轮式车辆技术进步了,越野能力提高了,半履带车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轮式车技术进步,但其越野能力与半履带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设计的这组产品,是基于煤炭运输车的配套产品,是将后外轮拆卸后安装在该位置的产品,主要由一套履带,一个驱动轮和多个辅助轮及附属悬挂系统等零部件构成。在遇到恶劣天气或因灾害道路受阻时,安装该装置后,利用履带部分的受力面积大的原理可以快速顺利通过正常轮式无法顺利通过的因灾害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受损或产生障碍的路面。本组产品可以由较少的人员操作,安装后具有较强的通过性,且根据路况拆装便利,节约时间。本组产品可以应用于物资运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